一、防雷接地体与地线接地体距离?
完全没有距离要求,最好是零距离,即合为一体或只有一个接地体,分开两个的话更危险,在遭受雷击时,因为防雷接地系统与电气接地系统会产生很大的电压差,对所有电气接地设备产生雷电反击,为解决这个问题,需在防雷接地系统与电气接地系统间加装等电位连接器,更加复杂了。分开的话,应强调的是防雷系统的导体与室内的金属设施、接地的电气设备之间的距离,要有足够的距离才能避免反击,而不是两个接地体之间的距离。
二、接地体标准?
一、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二、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三、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接地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
??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高压金属连接器必须安装接地极,冷缩管连接器、环氧树脂连接器不需要安装接地极,新安装设备接地保护不满足要求不得通电使用。
四、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地螺栓直径相同;
2、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线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
3、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功率大于10KW设备,不小于M12;
(2)功率为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
(3)功率为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8;
(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M6;
(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五、接地螺栓应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或进行热镀锌等防锈处理。
六、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母线应用线爪连接,接点处应防腐处理,不应锈蚀。
七、接地电阻要定期测定(每季度一次),对阻值超标的要查明原因并立即整改,做好记录备查;
八、凡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交接班时必须由值班人员和专职司机对保护接地进行一次表面检查,其它设备的保护接地,则由维护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表面检查
三、接地体规格?
(一)连接导线数量
接地装置与室内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至少有两根连接导线,且位置不同。
(二)连接导体材料及规格要求
1.连接导线为铜质时,接地线不应小于50mm2;
2.连接导线为扁铜时,厚度不应小于2mm;
3.连接导线为钢质接地线时,截面积不应小于100mm2;
4.连接导线为扁钢时,厚度不小于4mm。
(三)连接导线的连接工艺要求
接地引出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处应焊接或热熔焊。连接点有防腐措施。
四、什么叫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常用的自然接地体有?
用于其他目的,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有可燃或爆炸性介质的除外)、金属井管、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金属结构、水工构筑物及类似构筑物的金属桩等自然导体均可用作自然接地体。
五、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地体怎么搭接?
1、接地装置顶面埋深不小于0.6m,且应在冻土层以上;
2、圆钢、角钢、钢管、铜棒、铜排等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
3、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
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
扁钢与角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角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当接地极为铜材和钢材组成,且铜与铜或铜与钢材连接采用热剂焊时,接头应无贯穿性气孔且表面平滑。
六、接地体和接地干线的区别?
接地体是做一个立方体,然后把它埋到地下和大地结实。接地干线是用扁铁和接地体连接在一起的那个电路叫干线。单线的另一头接接地线。接地体是埋在地下和大地紧密相连的物体。接地干线是联通接地体和接地线之间的线路,各自不相同,但缺一不可
七、接地体怎么填写?
【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接地体制作】接地设计中,利用与地有可靠连接的各种金属结构、管道和设备作为接地体,称为自然接地体。
如果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体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体。 而人为埋入地下用作接地装置的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
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体、接地模块、“高导模块”等。具体参考接地规范,防雷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等需要区分开。
八、水平接地体原理?
人工垂直接地体与人工水平接地体,都属于人工接地体。也就是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防雷要求的情况下而增设的人工接地装置,根据埋设在土壤中的方式不同分为垂直与水平两种类型。
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在功能上没区别,都是起到把雷电流散流至大地的作用。但这两种在用料的材质和施工工艺上根据国家防雷法规的规定,有不同的要求。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圆钢。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角(扁)钢截面积不小于100平方毫米,其厚度不小于4毫米;钢管壁厚不小于3.5毫米。
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为2.5米,人工垂直接地体与人工水平接地体的距离为5米,如果地方受到限制可适当减小。
九、接地体焊接方法?
接地体焊接的方法是:圆钢焊接长度不小于直径的六倍。扁钢焊接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二倍。
十、防雷接地体规格?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1)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2)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3)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4)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分别不得大于12m和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或高度超过40m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不得大于25m。 (5)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以下0.3m至地面以上1.7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竹管、角钢或钢管保护。采用角钢或钢管保护时,应与引下线连接起来,以减小通过雷电流时的电抗。 (6)引下线截面锈蚀30%以上者应予以更换。 (7)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者人行道边沿不易小于3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